关于我们

专注于

树木健康管理的平台机构

2005

始创于2005年开始相关研究工作

30000+

全球累计救助古树30000多棵



专注于树木健康管理的平台机构(始创于2005年,核心团队自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始了相关研究工作)。


凝聚了众多当今园林界的科技人才(多人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全方位解决古树复壮生态修复系统中的古树检测和监测、古树风险评估、古树衰弱诊断、树龄鉴定、复壮工程等工程、技术、材料、产品问题,长期从事古树名木复壮、养护工作,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广大的古树保护工作者、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古树爱好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旨在促进我国古树名木保护事业的发展。是在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绿化基金会、中国绿色时报、中国花卉报、中国园林网、中青在线、中国公园协会、北京名木成森古树名木养护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古树名木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大树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名木成森生物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和多位古树专家、古树爱好者的热心支援下组建起来的。

西藏救助古树267株。

共拥有银杏、板栗、黄连木等古树名木17科23属27种,较大古树群落7处,古树名木900多棵。

其中古国槐占60%,松树20%

青海救助古树267株。

共拥有银杏、板栗、黄连木等古树名木17科23属27种,较大古树群落7处,古树名木900多棵。

其中古国槐占60%,松树20%

四川救助古树267株。

共拥有银杏、板栗、黄连木等古树名木17科23属27种,较大古树群落7处,古树名木900多棵。

其中古国槐占60%,松树20%

甘肃救助古树267株。

共拥有银杏、板栗、黄连木等古树名木17科23属27种,较大古树群落7处,古树名木900多棵。

其中古国槐占60%,松树20%

广西救助古树267株。

共拥有银杏、板栗、黄连木等古树名木17科23属27种,较大古树群落7处,古树名木900多棵。

其中古国槐占60%,松树20%

湖南救助古树267株。

共拥有银杏、板栗、黄连木等古树名木17科23属27种,较大古树群落7处,古树名木900多棵。

其中古国槐占60%,松树20%

山西救助古树267株。

共拥有银杏、板栗、黄连木等古树名木17科23属27种,较大古树群落7处,古树名木900多棵。

其中古国槐占60%,松树20%

安徽救助古树267株。

共拥有银杏、板栗、黄连木等古树名木17科23属27种,较大古树群落7处,古树名木900多棵。

其中古国槐占60%,松树20%

河北救助古树267株。

共拥有银杏、板栗、黄连木等古树名木17科23属27种,较大古树群落7处,古树名木900多棵。

其中古国槐占60%,松树20%

黑龙江救助古树267株。

共拥有银杏、板栗、黄连木等古树名木17科23属27种,较大古树群落7处,古树名木900多棵。

其中古国槐占60%,松树20%

内蒙古救助古树267株。

共拥有银杏、板栗、黄连木等古树名木17科23属27种,较大古树群落7处,古树名木900多棵。

其中古国槐占60%,松树20%

北京救助古树267株。

共拥有银杏、板栗、黄连木等古树名木17科23属27种,较大古树群落7处,古树名木900多棵。

其中古国槐占60%,松树20%

古树专家之家发展史

起步

2005年-2009年

培养

2009年-2015年

扩大

2015年-2017年

发起

2017年

挂牌

2018年

专项

2019年-至今

最早以李玉和(原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所风景园林所副所长)、徐公天(沈阳农业科学院教授级高工,已故)、牛天贵(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已故)、赵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关注,并支持实践在古树名木保护一线的北京名木成森团队为起点,我们在探索中起步;在李玉和(国标《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程》的主编)等专家的带领下成功复壮了保护“华北第一松”“牛街清真寺筛海坟古柏”等一批古树名木。

至2009年,古树复壮专家网与中国公园协会、中国花卉报共同在北京举办《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技术》研讨会上,北京市古树名木主管部门领导和科研院所领导如时任北京市园林绿化处处长杨志华同志、时任北京园林科研所所长(今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赖娜娜同志等宣传古树保护工作并作报告;李玉和、徐公天(已故)、曹恒星、骆会欣也分别作了报告;约有120人参与了学习;

江苏省苏州市司徒庙“清、奇、古、怪”四株古树的诊治论证会,在徐公天先生带领下,高校和事业单位专家如沈应柏(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郑波(北京市林业总站高工)参与支持古树保护;

2010年,我们发起并参与了国标《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程》的标准起草工作,同时参与起草的有黄三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丛日晨(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卫天星(西安市绿化养护管理处)、丁昭全(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骆会欣(中国花卉报社)、潘建萍(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等十五位专家,全国约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与审定如刘秀晨(国务院参事)、盛炜彤(国务院参事)、李镇宇(北京林业大学)、康永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同时一大批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科学院所和高校教师参与研讨;

我们平台伴随中国古树名木保护标准化建设一起进入发展期。

2015年在古树复壮专家网与中国公园协会、中国花卉报共同在北京举办的《古树名木保护与风险管控实务》培养研讨会上,杨军(清华大学教授)、张乔松(原广州市园林科研所总工)、关文彬(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李晓亮(北京古树名木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主任)等一批专家作报告;约有120人参与培训;

世行贷款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项目、三孟古树保护工程、山东泗水孔子手植银杏树、河北邯郸天下第一槐等一批有国内和国际影响力的项目开始启动。

2017年,继续推动行业技术组织建立,在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生态修复联盟的支持下,发起了“古树名木抢救复壮专家委员会”,第一批参与专家22人。

国务院参事杨忠岐先生在两会期间提出《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建议》并获复文(2018年第7890号);

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进一步引起重视。


2018年,在孟子故里山东邹城三孟景区,联合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原自然保护区学院),共同设立国内第一个古树名木保护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同期挂牌的有:国标《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范》定点示范培训基地、北京名木成森古树名木养护工程有限公司技术示范基地;

同期举办《孟庙孟府孟林古树保护项目创新模式与可持续发展专家研讨会》,见证挂牌的领导、专家学者有:邹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婧、邹城市文物局局长李彬、国务院参事盛伟彤、国务院参事杨忠岐、国标《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范》主编李玉和、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志翔、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徐迎寿书记、北京棕科植物新品种权管理有限公司CEO骆会欣、中国生态修复联盟秘书长王泽福、北京名木成森古树养护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恒星等,山东电视台、邹城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参与报道;

对国际国内重大项目进行总结宣传,优秀的项目工程进一步扩大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与关注。


2019年经《中国花卉报》原首席记者骆会欣女士引荐,结缘北京绿化基金会,成立“北京绿化基金会古树名木专家促进办公室”;

中国林学会古树名木分会在昆明成立,本网站发起人之一曹恒星女士荣幸当选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盛会,中国古树名木保护事业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一直关注我国古树名木保护事业的北京林业大学孟兆祯院士赐予墨宝“中国古树专家之家”,至此,古树专家之家华美落成。